安徽财经大学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跨史学、文学、理学、工学七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高等财经院校,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第二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大学。原名安徽财贸学院,始建于1959年5月,设址安徽省合肥市,现坐落在淮河流域中心城市、皖北商贸及工业重镇蚌埠市。学校曾先后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国内贸易部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自2000年2月起,学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为主。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安徽财经大学,目前是安徽省惟一的多科性财经大学。
安徽财经大学中国合作社研究院的前身“安徽财经大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正式成立于2005年1月,下辖两个研究结构,即合作经济研究中心和三农问题研究中心;2010年7月因机构调整,下属三个研究结构,即合作经济研究中心、三农问题研究所和棉花工程研究所。另外,它还是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硕士点的依托单位。
为进一步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根据学校学科建设发展需要,经2011年5月6日校党委常委研究决定,“安徽财经大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更名为“安徽财经大学中国合作社研究院”。现下设机构有:“两个研究所”,即三农问题研究所和棉花工程研究所;8个工作室,即合作社理论与政策工作室、新网工程与流通合作工作室、棉花产业发展工作室、合作金融工作室、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室、社会合作社工作室、合作社治理工作室和合作社法制工作室;院办公室和院资料室。
安徽财经大学合作经济研究中心前身是1982年成立的“安徽财贸学院合作经济研究所”。1998年,安徽财贸学院将安徽财贸学院合作经济研究所更名为合作经济研究中心。2001年“以合作经济研究促进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推动学院发展” 作为我校 “特色项目”,受到教育部专家评审组的充分肯定。经过多年的努力,合作经济研究中心已成为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合作经济研究与培训基地”和中国合作经济学会重点实验基地。
合作经济研究中心成立20多年来,在科研教学上取得了很多成果,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课题100余项,出版著作50余部,发表论文2000余篇,编辑出版了比较完整的合作经济专业的系列教材,并多次获得了上级的奖励。目前,它已成为我国最强的合作经济研究基地之一,为我国合作经济的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1年3月我校合作经济研究中心被安徽省教育厅被评为5所全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之一。
棉花工程研究所成立于2000年7月,是在原安徽财贸学院棉花工程系的基础上成立的,是目前国内高校中惟一从事“棉花加工与检验”专业教学和科研的单位,是中国棉花协会的团体会员和理事单位,具有棉花工程领域的理论研究与人才培训资源和优势。为了更好地为我国棉花产业服务,2007年1月4日,总社同意在我校授牌设立“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棉花工程研究与培训基地”。
棉花工程研究所自2000年7月成立以来,主要为全国涉棉行业提供科研开发、技术培训、技能鉴定等各项服务工作。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和企事业单位委托课题;研制开发了配棉风门自动启闭装置、棉花样品快速平衡装置、棉纤维长度快速检测仪、智能单纤维电子强力仪、籽棉温湿度监测系统、储备库温湿度监控系统等仪器设备;主持起草了《棉花检验员国家职业标准》;编写出版了《棉纤维检验理论与实务》、《棉花加工新工艺与设备》、《棉花检验员》等专业书籍;与中国棉花协会、中国棉花网、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有关省市棉麻企业等联合举办了不同层次的棉花专业人员培训班,收到良好的效果,并受到一致好评。
棉花工程研究所承建的全国供销合作社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主要对国内从事棉花加工、棉花检验、棉花经营等工作的人员进行技术等级鉴定,考核合格者可获得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一颁发的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2005年6月被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授予“开拓行业特有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先进单位”。
三农问题研究所的前身“三农问题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1月,是以中国三农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非盈利性学术研究机构,隶属于安徽财经大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三农问题研究所自成立以来,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整合学校科研资源为基本手段,将农业经济理论与农业政策、农村区域可持续发展、农村人力资源利用与开发、农村公共管理为基本研究方向,始终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等主题,对我国“三农”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三农问题研究中心不断改善研究条件,加强安徽农业政策与农村发展研究领域的信息资料和数据库建设,与省内外政府相关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实现信息情报资源共享,构筑安徽省“三农”问题研究平台。
面对新的形势,中国合作社研究院全体人员正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诚望与各界有更多的交流和合作。